“见面打招呼,临别说再见,得到帮助说谢谢,做了不恰当的事说对不起……举止得当,彬彬有礼。”谁都想自己孩子有礼貌懂礼仪,问题是从何着手去培养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背后,都是大人长期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与引导。其间,有困难、有曲折,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收获到果实。
先让我们看看以下礼仪教育的反面事例:
孩子不跟人打招呼
小皮5岁多了,但一见大人,即使认识也从来不打招呼,有时妈妈带头让他说:叔叔好、阿姨好,也是金口难开。到亲戚朋友家做客,也是不理不睬的态度,觉得自己非常的“酷”。
不说“谢谢”
小宝6岁多,身材比同龄人较矮小,乘公共汽车时常有人起来让座,妈妈让她说谢谢,不说。但如果没有人让座,小宝就会说“谁把座位给我坐啊、怎么没人让座啊”这样的话,让妈妈尴尬不已。
Family Education
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孩子第一次说这样的话时,我们是及时制止,还是一笑了之或不予理睬?有时候,我们在善意与不知不觉中,助长了孩子的无礼与粗鲁。
孩子礼仪教育养成方案:
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任意插嘴;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
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这样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
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妈妈坏!”可以教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们去商店买完东西以后能去公园吗?”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
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经常对孩子说“请”、“谢谢”,让他明白礼貌用语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不过,无论什么时候,父母的以身作则永远是最重要的。潜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礼貌,即便他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
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图片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众心理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4999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