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数据可以表明,中国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作为环境因素的一大主体,不容忽视。
Family Education
我们都希望和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并想在他们各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带去支持和帮助,可往往实施行为后获得的结果与预期不同,特别是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当内心那些小叛逆的想法萌芽之时,沟通就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众心理特此展开线上本次家长课堂,就为各位家长答疑解惑,送去及时性的建议和应对方法。
兰老师以“种一棵树”通俗易懂的实际例子,生动形象地引导大家进入主题:跟孩子的相处如同种树——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根据各阶段所存在的心理发展差异性,我们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用不同的理念与他们沟通、分享和交流。
01
自我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心里会有“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成熟了”的想法。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渴望拥有更多自我选择能力和决策意识。
于是,他们疾风骤雨的反抗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权力”,他们也希望以大人的身份和父母和睦相处和沟通。
其实,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是一件好事,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应放下焦虑。
孩子“不听话”、有自己的观点、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父母应当耐心地引导,相信孩子,必要时适度后退。
02
人际发展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对于自身人际发展也有明显的变化,此时,他们会有一种“被围观感”,这种感觉来自朋友、老师、家长、甚至是陌生人,他们会对自身形象更加关注和在意。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同上,人际发展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也是十分正常的。
共情——分析引导正确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心理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真实客观地看待外貌特点,增加ta的自信心,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优点上;从行动上,我们可以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实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式。这样,孩子就很快能走出消极情绪。
评论区的各位家长也积极思考,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03
情感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开始会有一些情感的“内隐”和伪装,有时心里明明不开心可是不愿表露出来。
甚至对于一些很小的事情也容易情绪不稳定,做事冲动,发脾气的频率也逐渐增高。
学会认识到孩子的情绪特点认清事实,充分了解情况后再做评价;尽量不要硬碰硬。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差、积极性下降怎么办?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
在第二部分,兰老师针对家长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的常见困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具体解决方法,并对此做出总结:我们应当让孩子参与家庭的决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一个表达自我的窗口。同时也要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性。把握整体原则——“以静制动”,行在为上做减法,在心理上做加法。
在课堂最后,兰老师也以一段“孩子们的心声”结尾引发家长们的思考,在视频中我们能看到他们最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倾听,被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对待。
就像视频下面那段话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意愿的独立个体,父母的角色应该是陪伴者、合作者、协作者。当我们做好这三个角色,与孩子的沟通也就如鱼得水。
在末尾结束部分,我们也邀请各位家长对本次家长课堂进行问卷评估,大家都收获满满。我们将与家长携手,共同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期待下次见面!
● 受益匪浅,让家长学会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
● 学会理解孩子为啥情绪激动爱发脾气,发脾气后如何和孩子沟通,愿意多听听这些课程。
● 听了这次课堂,对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理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一次总结,感觉很好!
●本次培训受益匪浅。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融洽,遇到问题,先都冷静下来,然后再耐心沟通。教育好孩子是一生的大事,我们会和老师一起努力!
●作为家长的我从培训中收获:家长只有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才能走进孩子心里,去了解他,适当的给予他独立的空间,帮助他成长,黙默地关注他,让他自主选择,即使是错的,不需要急于制止,要让他身临其境。
——家长问卷部分展示结果
1334999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