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读书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才思敏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纳为己用。而家长们都知道,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不断的实践也在证明,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其阅读习惯,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籍。
不过,只给孩子买书,就能让孩子爱上看书,学会阅读吗?
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是孩子不看!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
要么是坐不住,书看了几分钟后就无法再集中注意力在书本上
要么是装模作样看书,看完后一问三不知
要么只喜欢看漫画或故事书,内容稍微有点枯燥便无法看进去
如果有上述表现,就说明孩子还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没有自制力,也不懂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只要多逼着他看书,总有一天孩子便会爱上看书,学会看书。
但事实恰恰相反,家长越采用强硬的手段逼迫孩子看书,孩子就越会对阅读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家长的逼迫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动阅读,而孩子在面对被动阅读的情况,总会下意识想要逃避,这是孩子的本能意识在不自觉的反抗。
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是孩子发自内心地渴望从书中获取知识,以开放和专注的状态吸纳书中的知识点,并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无需用意志力去“坚持”,而是每天都想要去做、必须去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良好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都至关重要。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渴望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家长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孩子形成阅读习惯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往往受一定情境的支配,比如家长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以身作则的教导。
而在家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前提,只有好的阅读氛围,孩子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消除对阅读的畏难情绪。
怎样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呢?
家长可以在家里放一些喜欢的书籍,经常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书中精彩的内容,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原来阅读是和玩游戏一样寻常简单的事情,也就愿意去做了。
家长可以效仿评书先生,每本书都讲一个故事的开头,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停止,激发孩子对书中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主动去阅读,促进孩子自主阅读的热情。
家长可以阅读前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看书,会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选书由易到难,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
孩子从阅读中首先收获的是快乐,然后才是收获知识。
也许家长觉得一些专业类书籍、经典名著等有意义的书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但对于孩子来说,只觉得枯燥难懂,长篇大论,更不用说看懂其中的奥义,这样很难提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试着去理解孩子,对他们宽容一点,让孩子先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他们能读懂、有兴趣的书籍,把暂时不想看的书放一放,也许过一段时间孩子就愿意去读而且能够读下去了。
阅读时多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
……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让孩子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可以使孩子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意愿。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阅读方法:
01
鼓励孩子在阅读时看到已认识的汉字能够大声朗读出来,并用笔划下来,帮孩子保持阅读的专注力,不再读着读着就走神。
02
做好阅读笔记,培养成就感
……
读书不做笔记,久而久之便容易忘记自己读过哪些书,学到了什么内容,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阅读笔记,每次孩子读完一本都要记录下来:书籍名字、精彩语句、阅读体会等。
等孩子坚持阅读了一段时间,翻开自己的阅读笔记,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读了那么多书,会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驱使他去读更多的书,让他有动力坚持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读哪一类书籍较多,哪一类较少,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结构,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让孩子学会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和方法。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也需家长保持足够的耐心,警惕孩子消极的抵触情绪,多给孩子一些包容、鼓励和支持。
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都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结合孩子的性格,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334999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