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知研院心理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13349993564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文治街55号

学习力|孩子读题漏字、跳行不是因为粗心,而是这项能力没跟上!

发布日期:2022-10-08浏览次数:
640 (8).jpg



提起“专注力”这个词,家长们一定不陌生,它是指一个人为了做成一件事,专心于这一事物的能力。

 

这种能力十分重要,专注力越高的人,越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专注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根本。

 

就连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都说过:专注是比智商更容易让孩子成功的因素。

 

孩子如果早早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那么在他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就更容易领先于同龄人。


640 (1).png




看书跳字跳节、做题看错题、写答案写串行、总写错别字等等这类问题虽然不排除有孩子偶尔有粗心大意的情况,但是,如果孩子多次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

 

孩子可能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出现了问题——视觉专注力太弱。


什么是视觉专注力?


很多家长在谈起孩子不能集中精神的时候,会用“专注力弱”一言以蔽之,其实,专注力也是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心理学上,我们通常把孩子的学习认知通道分为三大主要通道: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体觉通道。相对应的,就是孩子的视觉专注力、听觉专注力和体觉专注力。

 

视觉专注力是指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能力。

 

说到视觉,我们就得从灵魂的窗户——眼睛说起。但是眼睛只是视觉信号的接收器,信号还需要大脑进行复杂的处理。所以,视觉最后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但是这还没完,视觉还需要大脑平衡定位系统的参与,才能好好工作。

 

视觉有问题的孩子很少,但是视觉处理有问题的孩子很多。

 

640 (2).png




阅读是典型的需要借助视觉移动,去像扫描仪一样追踪和锁定书本上的内容和文字,不漏掉也不重复扫描。

 

视觉专注力高的孩子,很容易实现高质量阅读,他们会很自然地把视线集中书本之上, 移动眼球,刚刚好把目光定位到要看的每一个字上面。

 

他们的观察力也非常敏锐,对图形十分敏感。家人的穿着打扮有没有变化、家里家具摆放位置发生了怎样的调整,他们都能够非常迅速地观察到。

 

由于他们擅长这样的视觉追踪式的学习方法,往往也就能够轻松面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基础学习任务,比如阅读、背诵、抄写、默写、拼写等等。


640 (3).png


  


怎样提高孩子的视觉专注力? 


虽然如今网上训练专注力的小游戏很多,但这些碎片化的方法不够专业,不成体系,如果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见效缓慢甚至无效。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黄金时期。曾经有不少心理学专家专门研究儿童视觉专注力保持时间和耐力发展情况,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如果父母不注重视觉专注力的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听课时,保持视觉专注力的时间仅仅是2-3分钟,很快就把眼睛转向无关的目标上面,比如看向窗外,做小动作,或者找旁边同学说话等等。

 

而经过视觉专注力培养的孩子,专注观察目标时至少能保持6-8分钟,效率和前者相比高出3倍以上。

 

到了二年级时,培养过视觉专注力的孩子至少一次能持续8-10分钟,随着年级的增高,视觉专注力的保持时间也会逐步延长。

 




想要提高孩子的视觉专注力,必须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训练方式,而不是任由家长自己探索。因为任何探索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你探索出成果,孩子也早就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期!

 

众心理团队出品的课程《脑力大冒险——玩出来的学习力》,专门为7-12岁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研发,致力于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力。其中就涵盖了“视觉专注力”训练内容,通过注意力的视觉分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目的是提升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640 (4).png



在学习能力板块中,我们根据视觉专注力、听觉专注力、体觉专注力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训练课程,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便能逐渐学会静下心来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专注的时间也会随着训练的巩固越来越持久。



640 (5).png


除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也会培养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其他学习能力,全方位升级孩子的学习系统,让孩子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学习中的一切难题,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图片

课堂特色一

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爱学乐学


课堂特色二

分层分级教学,解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问题

课堂特色三

教学端、学生端、家长端三位一体,巩固教学成果,让孩子形成终生能力



 



【“众心理”的支持机构】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

· 华中师大教育部网络心理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

·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

· 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 中国(台湾)心理辅导协会




640 (7).jpg



联系方式

手 机:13349993564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文治街55号

扫一扫,加微信

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心理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