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知研院心理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13349993564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文治街55号

玩个心理拓展游戏,帮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

发布日期:2022-09-13浏览次数:

玩个心理拓展游戏,帮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


微信图片_20220909163019.jpg 

 

 

对于孩子来说,幼升小,是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很多孩子都会感到难以适应,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涵涵就遇到了这种问题。

 

涵涵在幼儿园的表现一切正常,能正常地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但是上小学后,涵涵的学习成绩就明显落后于别人了。

 

涵涵的妈妈为了帮助涵涵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每天晚上陪着涵涵复习功课、写作业,检查涵涵的学习情况。

 

妈妈发现,一向乖巧的涵涵写起作业来就变得拖拖拉拉,总是走神,而且粗心大意,非常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考试的时候也常常因此失分。

 

涵涵的妈妈尝试过耐心引导,也尝试过严厉批评,但是都没起很大作用,因此苦恼不堪:为什么涵涵的学习这么让我操心?

 

juio.png 

 

其实,涵涵的问题主要在于集中注意力困难,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在做作业上面,才有了走神、粗心大意这些行为。

 

这是很多幼升小的孩子都存在的问题,毕竟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每天游戏时间少了,学习时间增加了;上课不能再玩玩闹闹,变得正式而严肃了;学习内容也从具体、形象、生动变得系统、抽象、严谨。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了,自然就会出现精力难以集中的情况。

 

不过没关系,注意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

 

ji.png 

 

怎样提高孩子注意力?

 

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注意力,一种是主动注意力。

 

被动注意力是指没有自觉目的或者不加任何努力的注意,比如玩玩具、看电视、玩游戏,就是被动的注意力。

 

而主动注意力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主动地付出努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力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孩子能够独立穿衣服、做家务、书写或者阅读并达到一定的时长,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或中途放弃,说明专注力比较高。

 

但是,如果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很专注,一到学习状态中就各种小动作,则说明孩子的被动注意力很高,专注力较低。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具象的事物,被动注意力更高,专注力较低,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长时间专注于学习,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ji.png 

 

用什么游戏训练?

 

在我们研发的《脑力大冒险》课程中,老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拓展游戏,全面训练孩子的体觉专注力、视觉专注力和听觉专注力。

 

比如在体觉专注力课程中,老师要用胶带或毛线模拟红外线布置场景,让孩子在不触碰红外线的情况下走过这段路, 若是触碰到线,则需要重新再来。

 

在这个游戏里,孩子需要保持高度的紧张和专注力才能顺利通关,有效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改善好动,坐不住,无法控制力度, 上课小动作多等问题。

 

jhuik.png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孩子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中提升专注力。

 

在视觉专注力课程中,老师需要准备一张地图,可以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旅游地图等,然后由老师随机说出一个地图上的地名,或者标志性的建筑,让小朋友快速将地名找出来,找出来之后,老师可以用文字或图片简单地介绍这个地方。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专注力的广度,有效改善孩子阅读、书写速度慢、考试漏题、读题漏字、跳字等问题,还扩展了孩子知识面。

 

jhi.png 

 

《脑力大冒险》课程专门针对小学生研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设置分阶课程,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比如1-2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感知不够精确,对纸面学习不感兴趣,比较依赖于图像和游戏来输入信息。

 

因此,低年龄段的课程以专注力训练为主,占课程70%左右,从视觉、听觉、体觉全方面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同时,初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课程以专业的心理拓展游戏训练为主,还包含许多趣味练习,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脑力大冒险》这套课程研发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出学习力”,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训练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力。

 

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就让孩子在《脑力大冒险》中把学习力“玩”出来吧~

 

【了解课程详情,请扫码咨询】

微信图片_20220913100100.jpg


联系方式

手 机:13349993564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文治街55号

扫一扫,加微信

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心理中心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9846号